生态环境十条开启两山时代
发布者:jdb电子夺宝游戏 发布时间:2018-07-02
07/02
2018
6月16日,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》(全文分十个方面,以下简称“生态环境十条”),这是继环保大会后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总体工作部署,为下一阶段全国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保护明确了目标,指明了方向,也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进入攻坚阶段。
仔细解读“生态环境十条”我们发现,在党领导一切工作的前提之下,在生态文明建设为主旋律的新时代背景之下,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进入到一个关键发展阶段,治理如何全面深化、效果如何长久保持?“生态环境十条”是在这个特殊阶段的一剂“强心针”,这一针往哪儿扎?怎么扎效果才能更好?需要地方政府和产业界共同努力,认清形势,摸清脉象。
现阶段,能够从根本上动摇党领导一切工作的因素主要有两点:一是民心,民心所向,就是我们党努力的方向;二是金融风险,改革开放40年,市场经济建设成效有目共睹,但金融风险如影随形,一旦失控可能会动摇国家根本。从这两个视角来解读“生态环境十条”,可以更好的理解政策初心,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与方向,明确未来产业发展趋势。
生态环境保护是民心所向,是度过关键期的政治任务
目前,雾霾、黑臭水体、城市生活垃圾及水污染、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,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最普惠的生态利益,环境污染是最能牵动人民神经、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。如果生态环境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不到改善,将会威胁到人民生活、社会生产,最终动摇民心,也就动摇了党的执政根本。所以生态环境问题,就是党和政府最关心的问题,生态环境质量改善、污染防治必然会举国之力,立竿见影。“生态环境十条”的发布正是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体现,彰显国家坚持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不动摇。
此次“生态环境十条”是以党中央国务院发文,而不是由某个部委发文,足以说明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、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,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已经不是某个部门的工作,而是国家的工作重心,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,也是现阶段急迫任务,贯穿于经济以及各个行业的发展之中。所以,这项任务会像多米诺一样层层传导,由中央到地方,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污染企业,都会感受到巨大的责任与压力。
国家严控金融风险之下,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需要更精准、有效果
国家加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,为把控金融风险打出多套“组合拳”,去扛杆、挤泡沫、小刀切坏肉,金融市场正在走向规范化,这一点从PPP的调整可见一斑。再者,中国经济现阶段处于关键转型期,低速增长会是常态,而地方政府财政赤字加剧,许多金融手段受阻。在此背景下,政府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,而在生态环境保护上花的每一分钱,要看到切实效果,要长效保持,不容出现污染治理反复。
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任务,会在最大程度上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,虽然环保税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压力,但各地欠的环境账太多了,环保税能发挥的作用还是有限的,在“节流”的同时要思考如何“开源”,要通过不断创新,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径。
各地方出现生态环境保护反复、反弹现象
随着“三个十条”陆续发布与实施,各地方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目标考核,以及环保督察“回头看”等监察不断深入,各地生态环境治理“查作业”查出不少问题,环境治理出现污染反复、环境保护出现反弹,而目前正是国家经济转型、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攻坚阶段,生态环境保护的“成绩单”直接关系国家战略成败。此时,“生态环境十条”的出台正是国家给地方的“紧箍咒”,“定心丸”,让地方看到国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。
其实,各地之所以出现反复、反弹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思想和行动上没有统一。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缺乏仔细考量,对绿色发展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入,没有真正找到“两山论”落地路径,很多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仍然是对立矛盾,就会出现“想不通就盲从”,导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缺少设计与统筹。“生态环境十条”就是从顶层设计上为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系统谋划,全面统筹,做好道路指引。
地方政府如何运用“两山论”实现绿色发展?
生态环境保护是各地方现阶段的核心任务,同时面临着缺少资金、缺乏统筹等一系列问题,而且“生态环境十条”明确了严格的考核目标、责任机制。项目能不能批,批了会有什么后果,不批任务完成不了怎么办?地方政府不敢大作为,不敢不作为,如何作为?其实,习总书记早已给出了答案,那就是“两山论”。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不仅仅是发展理念,更是实践方法,“两山论”如何指导实践,其背后揭示的客观规律如何运用到社会发展?在E20环境平台傅涛博士带领下,E20研究院/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深入开展“两山论”研究,编著形成《两山经济》一书,努力揭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两山经济的四大价值规律,以及两山产业的重要作用。
我们希望通过《两山经济》的系统论述与分析研究,能够启发地方政府和行业理解与运用两山价值规律,找到少花钱、不花钱、甚至还赚钱来做好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方法和路径。为帮助地方政府创新实践“两山论”,解决政府面临的绿色发展问题,《两山经济》提出建立“五位一体”的两山生态系统工程,从理念引导、传播推广、产业集聚、技术支撑、金融支持为“两山论”系统实践、发展两山经济提供解决方案。
环境企业如何避免在产业快跑中掉进“坑”里?
随着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,如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、黑臭水体治理、固废危废领域等都成为环境产业的热点区域,“生态环境十条”进一步释放环境治理需求,让环境产业市场热闹起来。如此看来,环境产业将迎来机遇,而环境企业如何抓住机遇,避免在产业浪潮中掉进“坑”里?
地方政府有很大的生态环境治理需求,这是政治任务,但同样面临着没钱等问题,这些问题可能会成为“坑”。就像环境领域众多PPP项目一样,初心是好的,但跟着热度一拥而上,没有系统规范的设计,没有实操和运营,没有现金流和环境服务,为防控金融风险而政策收紧,一大批环境企业面临巨大风险。而且,政府对环境治理的效果要求更严格,长期追责、环保督察“回头看”,不允许污染治理的反复。所以,环境产业在追逐热点的同时应该防止“大开发”。对于企业而言,不断创新,思考和探索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是环境企业的核心竞争力,不仅政府需要顶层设计,企业的发展规划也需要顶层设计,要有高瞻远瞩。
《两山经济》就是努力揭示环境产业从成本中心走向价值中心的方法,让环境企业能为客户创造价值,而不是只花国家钱,只做环保事的企业。
深刻理解和运用“两山论”意义及背后的价值规律,在不断变革的环境产业中找准定位,为地方政府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同时,为客户创造价值,这样的环境企业就能应对政策变化,赢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。
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“两山论”,构建两山经济、两山产业的理论体系,旨在贯彻习总书记绿色发展思想,希望能够细化“两山论”并用于指导实践,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理清思路,更好的理解国家政策意图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,助力环境产业良性发展。